自焙电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极糊焙烧电极,1909年由挪威人索德伯格发明的,自焙电极使用煅烧无烟煤、石墨、石油焦、沥青为原料经过加热、混捏制成电极糊,电极糊在矿热炉的电极壳中,经过烧结成型可连续使用,自焙电极因工艺简单、成本低,因此被广泛用于铁合金炉、电石、黄磷等矿热炉上。
(1) 炭电极
炭电极是以电煅煤、石油焦、沥青为原料,经过成型、焙烧、机械加工而制成。炭电极并非是一种创新产品,早在1800年就被英国人发明。炭电极和自焙电极最大的区别就是电极的焙烧过程,炭电极是在电极的生产厂家就完成了的,而自焙电极的焙烧过程是在使用厂家的炉子上完成的,因为两者都没有石墨化所以统称为碳素电极。炭电极在工业硅、黄磷、刚玉、特种合金等精炼炉上试用比较多。
(2) 石墨电极
石墨电极是以石油焦、针状焦为主要原料经成型、焙烧、石墨化、机械加工而制成。是1896年美国人艾奇逊发明的,石墨电极最大的优点就是导电性好,但受石墨化炉等生产条件的限制,目前只能生产直径900毫米以下的规格,无法满足大功率矿热炉的需要,所以一般只用在小型金属硅、特种合金精炼炉上。
(3) 复合电极
这是一种新开发的以小直径石墨电极为骨架,以电极糊为填充物在运行中利用自身的电机热经过高温焙烧而成的复合式的结构,通过特殊的电极压放装置,复合电极可以实现只压放烧结好的电极而不压放电极壳,这就兼容了石墨电极导电性好和自焙电极可以满足大直径的优点。目前这种技术还在完善阶段,只在少部分大型金属硅电炉上使用,推广还需一定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