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中构成一个炉室,以便用镁来处理铸铁熔料.转炉的炉壁构件的大小和形状对在转炉中处理铸铁熔料的效率,以及对获得剩余镁含量的精度均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对这个影响进行最佳控制,炉壁构件的长度L按照公式L=600×T0.45×A来确定,而其高度H则按公式H=1.5L×A来确定.式中A是一个系数,它的数值介于0.5至1.5之间,其具体数值取决于硫的重量含量在0.01%至0.15%之间的取值.它还取决于转炉炉身中耐火材料衬料的厚度在40至150毫米之间的取值情况.
首先,从矿热炉放出粗制镍铁水到铁水包中,在这里向铁水包内加入苏打灰,加入的比例是每吨镍铁水14kg,镍铁水中的硫可以降到0.015~0.08%。也可以向铁水包中喷入钝化的镁颗粒,这需要用特殊的蒸发器将颗粒镁喷入铁包内1.5m左右的深处。这种工艺可以将镍铁水中的硫含量降到0.015%以下(中国20多家钢铁公司从乌克兰引进这种工艺,应用于高炉铁水脱硫)。
将脱硫处理后的镍铁水上面的渣子倒掉以后,兑入到一座用酸性耐火材料做炉衬的氧气顶吹转炉中。在酸性氧气顶吹转炉中,通过吹氧,硅被氧化,此时熔池的温度快速提高。为了控制合适的熔池温度,需要向炉内加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废弃物或者购入的含镍的废料。
经过脱硅处理后的镍铁水再被装入到一座相同吨位的碱性氧气顶吹转炉中,通过顶吹氧气,去除镍铁水中的碳、磷及其它杂质。为了造碱性的炉渣和降温,向转炉内加入石灰石。在有充足的含镍废料时,可以用石灰代替石灰石。